赵园
《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
赵俪生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近一时因课题的需要,读了一些当代史学家有关明代田制、赋税法的著述,其中就有赵俪生先生的这部自选集。这部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流贯在前辈学者文字间的激情———谁说“激情”与治史不相容呢!在我读过其著作的几位前辈史学家中,赵俪生先生似尤富于理论热情且长于论辩。我自己做过与“明遗民”有关的题目,当时竟未读到赵先生的《清初明遗民奔走活动考略》一文;而收入同书的《顾炎武新传》与《王山史年谱》,无疑也是明遗民研究的力作,可资了解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
由非史学专业的需要看,“自选集”确提供了阅读的便利。比如赵俪生先生的《中国土地制度史》我或许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作者的有关思路,收入此集的《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已使我能大致知晓。由此又想到,倘若某些大著作能由著者本人撰写“论要”,是否也是方便读者之一途?“学术”不免在时间中经受淘洗,而所“提”之“要”倒有可能有更久远的存留———也未必不是保存学术成果之一法。至于此类著作因属集粹,令人可由一集窥见其人学术的格局、气象,这种效用自不待言。
陈村
《大浴女》
铁凝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初版
许多年读了铁凝的许多小说。她的《哦,香雪》至今还是好小说。铁凝的作品中总有一点温情,还有内在的严厉。
很久没读到有人告诉我们女性的正常的反应。常有非正常的反应和号称“另类”的反应。我好歹也认识几个女子,一颦一笑决不会认错,怎么一到作品,女就不女了?读铁凝的作品没有这样的焦灼。她一点点地说,温和地坦白地说,有点小私心地说。
我看见她喝下那杯用书信的灰烬冲成的黑水,看见粪水对人的凌辱,看见一头栽下的医生和排队等候空间做爱的夫妇,看见眼看着亲妹妹的失足落井时那对姐妹的手拉手,看见那对姐妹的争执和较力。那么多的伤害和扭曲,都化为忧伤,深深地刻下,至死不忘。
也看到没有回避的爱的过程和心理。每当读这样的段落我都会莫名地紧张。中国人(无论古典的还是现在的)或者说是东亚人,写到性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将它弄脏。西方人也经常夸张。这书没有。它坦然自然一点一划的。它不煽情也不败坏我们对性的感觉。
我看到人的一生不由自主地犯下过错,走入歧途。我看到人的每一步值得自己回想重温。我看到许多人出现了又消失,许多人和事情消失了却被一直记着。我看到性别终究呈现出它的意义。我看到肉体是终极也是桥梁。前些日子我又见过一次端庄美丽的铁凝,在旅馆的客房,我和她还有方方等人说了许多话。都是认识许多年的人了,生活里,有轻松和愉快,有亲切感。但我们依然无法说出那些只能在书中表达的意思。这么说来,写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铁凝,给我你的下一本书吧。
方方
《发条橙》
〖英〗安东尼·伯吉斯著王之光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这本书很薄,最先被它吸引的是它的书名。这名字叫得很古怪。从字面上,我实在无法解释意指什么。于是就看书。先自是看它的序。看过序才知道,“发条橙”是指机械控制下横冲直闯的人。据说这个意思是从马来语的“人”(orang)和英语的“橙”(orange)联想得来,有一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作者自然是想要通过文字游戏“发条橙”背后的寓意来表达他作品的指向。《发条橙》最初发表是在1961年,写的是未来社会的一些“问题”青年或者说是“恶棍”的青春经历,因此被称为是“幻想小说”。
虽然说是一本社会问题幻想小说,但实际除了第二部分用生物技术抑制人的作恶能力外,其他的内容,却毫不给人以“幻想”之感。作者用很夸张的手法不让人喘息地描述一些令人发指的场面,但那一切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令人似曾相识。这使我想到,六十年代的社会相对于世纪末的今天之间的巨大差异。或者说,作者的幻想,只不过是一种短时空的幻想。当年的想当然,在今天几成事实。所以如果没有译者的提示,几乎难以让人想到“幻想”二字。倒是以文中受害作家所写的小说“发条橙”来作为小说的名字,使得小说从结构和手法上都翻出一点新意,颇是意味深长。此外亚历克斯的内心世界中纷乱无序的思绪也很能引发人的沉思。他让人想到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倒底有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行为。他被青春操纵,被药物操纵,被官员操纵,被政治操纵。一个人似乎永远成为不了自己,一切都被其他所主宰。读到这里,有一种为人生的痛苦之感油然生出,而阅读的快感也因了这种痛苦而相应地涌上心头。
这本书的作者叫安东尼·伯吉斯,当代英国作家。1993年去世。据翻译介绍,他的语言非常有风格,是用俄语和英语拼装成一种叫作“纳查奇”的语言。可惜我们这些不懂原文的人无法品味到其中的妙处。倒是这部小说的深刻而隽永的哲理意味,以及诸多细节的描写,一时难以表述。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
张宇
《牧羊神》
白嗣宏主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
《牧羊神》是一本外国中篇小说选集。说是中篇其实都很长,50万字600多页的厚厚一本书也就选了5个作家的5部小说。当时的定价是4元2角,现在看起来真是便宜得惊人。5部小说都是世界著名作家的手笔,其实都很好,不过我最喜欢黑塞的《流浪者之歌》。这部小说写一个普通的人怎么历经黑白生活的种种磨炼,最后成佛的过程。小说的叙述速度很快,读来引人入胜,惊心动魄,完全是一种心灵的历史,精神的历史。由于黑塞年轻时候曾经在印度生活过,据说是根据佛陀释迦牟尼的修道生活写成的。也可能是伊群仁先生译文太精彩,我一直认为它比黑塞的名著《荒原狼》还要好。多年来我是经常复读,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可惜一直没有买到它的单行本。
吕同六
《寒冬夜行人》
〖意〗卡尔维诺著肖天佑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版
译林出版社购得版权,即将重版
当你阅读这部小说时,你会立即被它的奇特的开局深深吸引。它包含的十篇小说,开局各各不同;而每一篇的开局,都同另一篇的结局紧密勾连,环环相扣;全书的开局又与结局首尾呼应,互相衔接。于是,整个小说似乎只是一个开局,或者用卡尔维诺的话说,小说始终呈现出“时间零”的态势。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小说一直保持着开局的那种张力,维持住读者审美探寻的期望。读者得以充分领略小说变幻奇谲的结构形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阅读其实又是一种旅行。卡尔维诺十分注意让阅读本书的读者能够进入角色,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读者”、“女读者”等同起来,与作家一起,去认识艰难、迷乱的现世生活,去突破一座座“迷宫”(卡尔维诺对错综复杂、不可捉摸的外在世界的比喻),一起去思考,共同体验一次现代人的生活境遇的精神旅程。这正应了卡尔维诺的一句名言:阅读就像在丛林中前进。
徐友渔
《政治自由主义》
〖美〗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
译林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本书作者罗尔斯以其经典作品《正义论》奠定了他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执牛耳的地位,本书是对《正义论》的发展,它致力于解决当代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一个社会的公民信奉不同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道德学说,他们共同生活的基础是什么?这样一个社会把什么作为政治正义的原则,以保持长治久安?
罗尔斯的核心概念是“重叠共识”,他以此来解决一个社会中文化价值的多元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公民们的宗教文化信念可以不同,但只要他们是理性的、宽容的,他们仍然可以在宪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此获得一个一致的关于政治正义的标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代另一位大思想家哈贝马斯对罗尔斯的学说提出了质疑与批评,本书有罗尔斯的答辩,由此,读者可以对当代政治哲学中最重要、最困惑人的问题获得深入了解。
董乃斌
《名著重读》
宁宗一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名著重读”!这本是一桩久已存在的事实,从诗三百到唐诗三百首、到《三国》《水浒》《红楼》,人们一直在重读,代代相传地重读。然而,这又是一个很理性的口号。“呼唤重读名著,乃是一种文化上的渴望”。重读,“意味着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要想重写文学史,更必须以“重读”为基础和出发点。本书许多篇章,是这种创造性重读的记录,每有胜义,令人解颐,启人深思。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古典小说戏曲,《莺莺传》《碾玉观音》《单刀会》《西厢记》《金瓶梅》等,是大家感兴趣的。
一般古典文学论著,往往有学问,但不易见出作者的性情。《名著重读》不同,它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性格的率真坦诚、热情和雄辩。无论是对评论对象,还是对辩论对手,笔下同样灌注激情,行文如同热烈对话。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但很难不受他情绪的感染。“与灵界对话”一辑,是对几位已故老师的深切怀念,实乃对一段历史的重读,其中洋溢着的忏悔之情和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深思者再。“性格就是命运”,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及此语,这似乎在暗示:在对古典名著的重读和名著主人公的分析中,就渗透着作者对自己命运的反思。这是一部热辣辣的古典文学论著,读了不会使你沉寂下去,所以难得。
张抗抗
《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丛书》
杭间张晓凌主编
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一本书捧在手里,首先是目光和手指,触摸它时的那种感觉。
此书的入选者均为国内一流的设计家,书籍本身所阐述的艺术理念,及设计作品所表现的浓厚人文含义,反映了该设计专业的最高水准和社会影响力。丛书之一的《敬人书籍设计》,荟萃了吕敬人先生近年所设计的百十部书籍装帧的图片,并附有敬人多年来对书籍设计艺术从构思、材料语言、色彩、图像的文化品位直到工艺制作的创作体会和价值判断,以及同多位艺术评论家的交流对话。书中图片和文字巧妙穿插相映成趣,重构成一本凝重精美的大书。